普洱市以“三治融合”“三项示范”“三项行动”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 构建各民族共同精神家园

作者: 时间:2023-12-27

普洱市以“三治融合”“三项示范”“三项行动”

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 构建各民族共同精神家园

 

来源:普洱市民宗委       发布时间: 2023-12-18

 

近年来,普洱市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,围绕基层社会治理、民族团结示范、乡村文化振兴,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,让乡风民风好起来、人居环境美起来、文化生活亮起来,一个个美丽文明村镇镶嵌在普洱大地上,为新时代普洱高质量发展增光添彩。

推进基层社会治理“三治融合”。普洱市结合乡村传统文化因素,不断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。将基层社会治理、民族团结进步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,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社会治理格局。

抓自治,稳固社会治理“基本盘”。发挥村组干部、农村党员等带头作用,构建“党组织+网格员+居民”基层治理模式,用好“一碑一馆一园一基地”等优势资源,建立道德评议会和小院议事厅,开展屋场协商、院落协商、小区协商,收集村民善治“金点子”,实现民事民议、民题民解,推动各族群众共居共学、共建共享。

抓法治,筑牢社会治安“防火墙”。颁布实施各类条例法规53件,以“八五”普法、普法强基补短板为抓手,以“民族政策宣传月”“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”为载体,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实践活动。大力推广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1个、示范村6个,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2个,普洱市公安局思茅分局南屏派出所入选全国“枫桥式工作法”单位。

抓德治,培育社会进步新风尚。坚持典型引路,培育了“中国好人”岩嘎、“全国最美志愿者”王秀英、全国“三下乡”活动服务标兵李剑锋、“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”谭华玲、“全国新时代好少年”陶赫娆等一批先进典型。以“文明村镇”“文明家庭”“十星级文明户”创建为抓手,建立善行榜、能人榜,推行乡风文明积分制,村规民约“翻新”率94.4%,红白理事会实现城乡全覆盖。

 

推进民族团结进步“三项示范”。普洱市坚持把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优良传统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,形成了中华民族一家亲、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动局面。

 

在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优良传统上作出示范。举办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70周年纪念会,组建民族团结誓词碑宣讲团,在全市总结推广以生产互帮、生活互助、经济互通、文化互融为主要内容的“宾弄赛嗨”民族团结互帮互助工作机制,促进各民族在空间、文化、经济、社会、心理等方面互嵌式发展

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上作出示范。启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建设,深化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,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3个、示范单位2个、教育基地1个。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、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和“石榴红”工程,开展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行动、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五年行动、村庄清洁行动,实施农村整治、老旧小区改造、划行规市、农文旅融合等县(区)委书记领建项目,申报创建18个宜居宜业和美示范村。

在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上作出示范。全面实施拆违拆丑、人畜分离、两污治理、生活垃圾收储转运等人居环境提升项目和中华文化符号、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,整合特色产业、边境旅游、边民互市、边地文化等资源,推动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,孟连14家咖啡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入驻孟连精品咖啡主题街区,建成江城曼滩、澜沧阿里上寨等20个示范村寨,基本建成4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,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。

 

推进农村文化建设“三项行动”。普洱市着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,促进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,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。

实施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行动。构建市、县、乡、村四级文化网络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智慧化、点单式、配送式开展戏曲进乡村“文化大篷车·千乡万里行”“彩云之南等你来”、乡村百姓歌舞展演等文化惠民活动,形成“市上有品牌、馆站有特色、乡村有队伍”的基层文化服务发展模式。2022年以来,开展文化惠民演出2064场,累计观众104万人次。

实施普洱文化精品工程推进行动。推出舞台艺术作品900余件,书法、美术、摄影作品1200余幅,歌舞剧《宾弄赛嗨》、现代花灯剧《盟誓》等讴歌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化精品广受好评,音乐剧《阿佤人民再唱新歌》在北京等10个城市巡演,话剧《农民院士》入选中宣部“庆祝建党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”,舞蹈《摆出一个春天》登上央视虎年春晚并获得第十九届群星奖。

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行动。抓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工程、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,加强国家、省、市、县四级非遗保护名录体系建设。近三年来,实施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工程项目48个,创建各级非遗代表性名录747项,命名代表性传承人1250人,建成民族文化传承基地54个。西盟县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佤族织锦变“指尖技艺”为“指尖经济”,带动当地群众每年户均增收近万元。

坚持“颜值”“气质”内外兼修,普洱市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,乡村文化如沐春风,处处涌动着文明新风,散发着文明气息。

公司地址:太阳成集团呈贡校区员工事务中心14楼    

电话传真: 0871-65916860   邮箱:http://www.damingzhanshi.com/

Copyright 澳门太阳成城6138(中国)有限公司 - 百度百科 版权所有    技术支持: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